close
這篇寫的是電影觀後感

然後其實我沒看第一集…
雖然我的小說全集(三部曲),是因為電影第一集上映才看的
但個人看完小說之後,對珍妮佛勞倫斯演凱妮絲有點意見…
所以即使電視播了我也沒看過(默)

至於為什麼會想去看第二集(女主角又沒換人)
完全是被影帝給拐了…緣起自這部預告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短短數秒鐘的畫面,讓我湧起一股想看他怎麼演譯這個關鍵角色的衝動
畢竟我已經看過他一部電影切換一次人格的精湛演技
但…預告裡他出現的畫面,就幾乎是電影整集裡所有畫面了…演技再精湛也…
直到我走出電影院才發現自己有點蠢——啊小說不就這樣寫的嗎

話雖如此,我還是不後悔去看了這部片就是
電影非常忠於原著,幾乎所有關鍵的轉折都有描述出來
許多我在看小說時不曾想像、甚至覺得很難呈現的場景,電影都盡力地刻劃出來了

=以下有雷=


對於小說本身的評價,我個人是認為2 > 1 > 3
所以原本就預期這集會是很好發揮的一部曲,因為動作戲很多、文戲比較少,滿適合電影製作
但沒想到這集電影足足用了一大半的時間在敘述文戲,講述施惠國各地的叛亂狀況與主角群的內心轉折
雖然我認為這些劇情是作者在三部曲中表現最好的時刻…(第三集凱妮絲那種表現讓我不停翻白眼)
但對於電影節奏來說未免有些大膽,也許是導演希望讓電影看起來更有深度吧…

對於我這種知道劇情的人來說,看完他幾乎原封不動地移植小說劇情,是有些感動
但畢竟劇情鋪陳都已經讀過了,驚喜就少了些,而沒讀過小說的人會不會覺得有些冗長,我就不得而知
盡量維持客觀的判斷的話,我會認為導演處理的算是中上水準,節奏尚可
有幾個細節我覺得很感動…除了珍妮佛勞倫斯的哭臉orz
有幾個細節我覺得有些可惜

先說可惜的部分

史諾總統蒞臨凱妮絲的家中這段,在書中給我的感覺是極為衝擊且震撼
畢竟第一集結束之後,讀者與凱妮絲都沉浸在一種「逃過一劫」、「歷險歸來」的勝利氛圍中
史諾總統的忽然駕到,那種陣仗排場與心理壓力,應該是要非常非常沉重的
更何況凱妮絲前幾分鐘還在外面跟曖昧對象卿卿我我,天堂墜入地獄的感覺應該要很強烈
但這段我覺得史諾的壓迫力不夠、護衛的排場也不夠強

書中形容凱妮絲一見到他本人、走進房間中,就聞到一股極強的血腥味道
我知道除非去看4DX(?),否則這段太難忠實呈現
不過所謂的「血腥」味道,應該仍只是要形容凱妮絲感受到史諾的強烈殺意、與他的冷血氣息
當然我知道是他有病啦,但凱妮絲當時不知道,她所能感受的應該只有對史諾的畏懼與憎恨

可惜…這段我只覺得像是教授在對遲交作業的學生說:「You can not pass」
壓迫力不足...凱妮絲也不怎麼害怕...

第二個可惜的部分

則是要講到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增減台詞
雖然他在與史諾總統對戲時的那種曖昧演技,與殘酷冷血的對白非常有味道
這段是為了電影效果而增加的,原作中沒有,增加得非常好,我很喜歡(都被騙進來看了)
而首席設計師在宴會上主動與凱妮絲攀談則是原作中就有的,卻刪去了非常重要的「手錶」展示
這段戲碼應該是要隱含著滿滿象徵意義的重要橋段,影響了凱妮絲在遊戲終局的靈光乍現
原本非常期待Philip Seymour Hoffman會怎麼耍弄(?)凱妮絲,結果期待卻落空了…
這段對白被移除,不知是否也是為了電影效果?個人覺得有些可惜

但我要說的可惜部分不是單指「手錶」,而是因為前面文戲過多,壓榨到了後期遊戲內容的劇情
導致例如手錶橋段,這類原本在二部曲中非常精采的推理、懸疑部分蕩然無存
(好吧也許不是蕩然…可能要請沒看過原作的人評論比較準)

要說我認為第二集最精采的部分,就是在於凱妮絲從第一集中死都要活著回去見妹妹
演進(?)為終於發現比德是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這種救世主比自己更應該活下去
於是逼迫自己變得不肯相信別人、懷疑所有的對手,戰戰兢兢地面對遊戲,只為了保護比德

這在電影中只朦朧地形容了一小部分,或者是直接用對白說出來
但在角色互動之間,感受不出來這種效果,凱妮絲依然是個無腦的笨蛋而已(毆)
原本在小說中,即使蠢如凱妮絲(喂)也漸漸開始聰明起來,留意起身邊的各種不自然
質疑、懷疑所有的狀況,拚了命地想讓比德活下去

電影中我感受不到,非常遺憾
而原作中該有的懸疑感,我也感受不到,非常非常遺憾
懸疑感低落到Philip Seymour Hoffman登場我都沒什麼反應…
這明明是戲劇化的最終轉折啊,究竟誰在幕後操作、誰在背後控制
什麼都沒感覺到就揭開謎底了,實在非常可惜


可惜的部分講完了

接下來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導演致力強化的文戲部分
凱妮絲在巡迴十二區的畫面,其實小說部分我幾乎都遺忘了…
因為原作者給我的感覺,對於「革命」與「抗爭」的描述並不是那麼深入我心
這也是我對第三集評價最低的理由,因為第三集幾乎都在講這些

我很討厭凱妮絲對於這些沉重的議題那種膚淺的態度
而小說是以她的角度在看世界的,所以讓我格外厭煩

但電影則可完全抽離開凱妮絲的角度,描寫施惠國各區人民的「正確」反應

在拜訪口哨小妹妹家園時,小說裡的橋段我還大致記得
但那些畫面絕對遠不如電影帶來的衝擊,比德的脫稿演出、凱妮絲的激動落淚
以及…群眾們舉手致意、老人家被拖行至台前的強烈鏡頭

即使接下來用跳躍手法來敘述凱妮絲到訪所有區域的態度轉變
那快閃而過的情緒仍然強烈到深植人心,這段文戲非常成功
群眾與史諾、Philip Seymour Hoffman穿插的對白充分地襯托了這股反動氣息
對於抗爭、革命,我認為導演比原作者有更技高一籌的描述手段

而維安部隊進入十二區的下馬威行為,也描述的恰如其分
尤其是隊長演出的效果滿分,讓我想起訓導主任(不對)
也趁機給了凱妮絲一個奮戰的理由,近乎完美

再來則是進入施惠國,有一個小小的細節我認為很有趣
就是凱妮絲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穿過人群進入會場時,群眾的有趣反應
仔細看的話(預告也有剪出來),群眾摸了摸凱妮絲身上的衣服

正常的明星走星光大道(?),賓客絕不可能做出如此失禮的行為
而這個動作,則是用來再次強調,即使他們是現今的寵兒
但也不過是個玩物罷了,即使你像是巨星般出現,在他們眼中仍只是隻圓仔(疑)

這些小細節讓我對導演的細膩度十分佩服
也許這會是他將第三集帶上更高層次的最佳利器
畢竟第三集需要的內心戲更多、大議題的探討也更深入
如何細膩又不沉悶地展示在大銀幕上,會是導演功力的一大挑戰

如果要說【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為什麼值得看
我想除了以上提到的優點之外
就是導演對於串接劇情的能耐,讓劇情發展變得十分合理
即使只看了電影的人與只看了小說的人對談,也不會有格格不入的狀況產生

不同於哈利波特那樣的跳躍,星火燎原是一部完整的故事、完整的電影
即使有美中不足的部分,但她仍舊是一個完整、好看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櫻紜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