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過一句話
叫做「積非成是」

大意是對某一件事物或詞意的誤解
經年累月的累積下,漸漸將「錯的」變成「對的」
反而知道原本正確意義的人,變成了「錯的」

最明顯的「公共案例」
就是到現在還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下台的阿扁總統
經由教育部長「背書」過的「罄竹難書」

追求真理也許是對的
追本溯源也是無庸置疑的正確

但時代在變遷、思想在改變
卻是更加鐵錚錚的事實

其實這類的例子充斥在你我身邊
有太多太多的人早就麻木了

有時候,用對了詞
反而被譏為笑柄

但是
背後的正確意義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五千年以前中國人用什麼字、用什麼詞
五千年後更動了,就是無知嗎?

時代在演變
思想也在演變

口頭禪、廣告標語雖然造成了許多學齡兒童的學習障礙
但卻也是新文化的表徵

你只覺得「屌」是個不雅的字眼
但大家都在用,所以你從「善」如流?

那你有沒有想過
「棒」也曾經是個不雅的字眼
因為它的代表意義就像「屌」一樣呢?

思想、名詞、解釋
一直一直地在演變

曾經的「鄉民」
是指學有專精、專擅某些領域的一群人
在網路上以「謙虛」的態度去評論這個社會
所以自稱「鄉民」

而現在卻變成只要學懂PCMAN、學會BBS指令
就自稱「鄉民」

但你能說他們錯了嗎?

不,
只是「鄉民」這個詞義改變了

曾經的「台客」
是充滿對立意味的貶義辭
用來嘲笑原本生活在台灣的這些人
粗鄙、無知、愚蠢的行為

而現在卻變成新一代「台灣人」
以自己土生土長、親愛這片土地的驕傲

但你能說他們忘記了種族對立的仇恨嗎?

不,
只是「台客」這個詞義改變了
而且它仍在不斷地改變中

某些思想、語句的定義方式
正在不斷地改變

而唯一能了解這些改變的方式
是抱著接受、理解的心態
而不是排斥、斤斤計較的選擇、抵抗

這才是新文化

新文化不是錯

只是你不了解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櫻紜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