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相信所謂的主觀、客觀
一定是各自表述的某種存在立場
關於切入問題、評論時事的角度自然各有不同
如同我一直強調過的
沒有什麼絕對的是非對錯
只不過是「多數主觀」戰勝的結果

但雖然立場角度可以不同
評論者本身的素養卻是顯而易見

有些人說起話來就是無聊當有趣
搞不清楚他到底是想發表意見還是來雜耍
有些人則是眼睛腦袋都沒在用
來了之後還要你再講解一次給他聽

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已經是很有耐心的傢伙了
面對某些俗不可耐的低層次自大文盲
我表現出來的耐心原來超乎自己想像

而所謂的討論與筆戰,其實還是有道明顯的鴻溝
更別說發表意見與發表「感覺」了
這根本是兩回事

雖然我也是個自以為是的傢伙
但世上臉皮厚到可以擋子彈的人還是多如牛毛,讓我甘拜下風

以下引述的文章,
在我完全沒看過這兩部片之前,我就讀過了
當時只對後段的素養部份,產生強烈的共鳴感

而在看完了這兩部片之後
我才深深地確認崇拜是一道無法逾越的牆



引述自PChome個人新聞台-不可一世※史館
                   台長:莊姜

電影「香水」的發想
2006-12-09 01:58:22

  「香水」改編成電影之前,十幾年前小說就已出版了,那時我看的小說中,有個版本書名叫「香魔」,我比較欣賞這個書名。雖然與原著名稱的含義不同,但比較適合小說的主題。天才為了追求世上最美好的香氣,而無所不用其極,對痛苦悲歡都沒有感覺,感情也濃縮到只是一段回憶,除此之外皆漠不關心,冷血無情──這正是魔的境界。

  電影版讓人有點失望,在香氣的的意境上,導演的表現手法,總是讓人覺得誇張好笑。葛奴乙初展長才,改良了風靡一時的「愛與靈」香水,令老闆心神迷醉時,所出現的畫面居然還滿周星馳風格的(看過的人應該馬上會聯想到是星爺的哪一部片子,有非常類似的畫面)。甚至到最後一段,葛奴乙調配出人間至香,並且在受刑前發揮威力的那一段,也無法描述出「香」的感覺,反倒讓電影院裡到處響起竊笑聲。這個最大的高潮段落滿失敗的。要表現出影中人「宛如置身仙境,內心充滿了愛」的感覺,應該有更好的方式,電影卻只是把小說版給影片化了,而沒有發揮創意,顯得乏善可陳。

  平心而論,導演手法、劇本編寫,以及剪接技巧上,這部片子都是成熟的商業片,但是,一旦描寫到精髓的部份:「香」,就心力不足。這也是我看影片時,所感覺到最大的缺失。

  但我想討論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這部電影讓我一直感到缺乏的「素養」問題。

  這部電影算是失敗的作品。如果要知道它有多失敗,就得拿出成功的影片相對照,這部成功的影片正是「阿瑪迪斯」。同樣是想表現某種虛擬的感覺,這部影片就很自然地表達出音樂天才莫札特的個性,與他的音樂的魔力。為何一者表達不出來,一者卻表達得行雲流水?除了基本上的編導功力之外,差異就在於兩部影片的編、導的「文化素養」的落差。

  文化素養是很具體的,不是看書或是搬出一些知識就算有素養,許多知識豐富、學有專精的人,還是給人一種粗鄙庸俗之感,其關鍵就在於整體的文化素養不足。文化素養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深度,除了對美感的敏銳、知識的廣博之外,人格修養和見識更是不可或缺。一個有充份文化素養的人,在任何方面都會很自然地表現出來,不管是工作上、生活方式上,雅與俗在此分野。

  前一陣子的熱門影片「穿著PRADA的惡魔」,電影的素養就比小說來得深厚許多。小說的作者對時尚文化可以說是完全不懂,電影則強力地彌補了這方面的缺失,小說作者雖然號稱學了四年的文學,在時尚雜誌待了一年,卻到結尾還是搞不懂時尚的意義,而寫出這麼一部只知攻擊上司及同事的作品,職場上的不順利都是別人的錯,以庸俗無比的品味和不敬業的態度為率性。(或許有的人會認為小說是要描寫主角為了工作而把自己的生活及人際關係都賠進去的不值得,可是這一點也描寫得很不具說服力。主角的室友酗酒、雜交、酒駕出車禍,跟主角的工作有啥關係?而跟這種人為友,又有什麼值得認同?)

  或許「香水」會被歸類為「比較有深度」的作品,而「穿著PRADA的惡魔」則會被歸類為商業流行影片,但是,以電影本身而言,「穿著PRADA的惡魔」卻比「香水」多了一份深度,至少「穿著PRADA的惡魔」講出了時尚的文化內涵,而「香水」卻沒講出香水的意義。不管是時尚還是香水,其共通點都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時尚絕不只是膚淺的奢華,而是一個時代的代表。難道研究漢唐文物,是膚淺的嗎?曲裾深衣、啼妝、墮馬髻、梅花妝……那就是漢唐的貴族時尚,也是文化的重要環節。何以研究古代時尚,或是花錢買當時的文物當骨董來收藏,就是文化和素養,而研究當代最頂尖的設計師的心血,就是膚淺?

  就如「穿PRADA的惡魔」電影裡,米蘭達所說的:「每個人都活在時尚裡,只是自己不知道。」她藉由主角穿的廉價藍色毛衣,滔滔不絕地說明這件毛衣的顏色是由何時被研發創作出來、在當時被賦與什麼意義、最後又如何地被剽竊、大量生產為廉價休閒服飾……這整段過程裡,表現的就是一種文化上的熟練,其涵養絕不下於一個能說明漢朝服飾來源的歷史家。

  當人們穿著這種大賣場裡隨手可得的服裝時,渾然不知自己受惠於哪位設計師的創意,才有可穿的衣服,自認為不用名牌就可以清高地輕視時尚,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剽竊者的幫兇。不用仿冒品就是不慕時尚嗎?有誰知道自己身上穿的、手上提的、腳上套的,又是如何被設計出來、靈感剽竊自哪位設計天才呢?只不過大量且普及的仿冒,一般人根本沒有自覺,只是大言不慚地自認為不追逐時尚,輕視被自己所消耗的時尚天才們。這種清高,是缺乏素養的清高,也不是真正的品格。

  再說到台灣的電視節目,不管是鄉土劇或是偶像劇、都會劇,都給人俗不可耐和粗製濫造之感,日本的偶像劇卻很有質感。這也不完全是經費充不充裕的問題,而是素養上的水平問題。日本的偶像劇是藉由文化上的深度來表達一個主題,不管是「美酒貴公子」、「奇蹟餐廳」、「蒙那麗莎的微笑」……在主題的研究上能完整地表達之外,製作的細節也務求優美精確。但是,台灣的製作團隊卻沒有這些素養,在任何傳播公司走一圈,所見到的人不是談吐乏味,就是以嚼檳榔穿拖鞋為帥氣,由這些人來準備佈景與收集道具,你想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能佈置出影片中老是出現的富貴人家應有的氣氛嗎?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連一次真正的法國餐廳都沒去過,所謂「富貴世家」是什麼模樣,根本就無從想像。因此,劇情中出身世家的男女主角約會的餐廳,永遠都是自助式牛排館風格。

  影片、小說表達不出該有的氣氛與內涵,關鍵都出在「素養」兩個字。要培養品味與素養確實需要花錢,花很多的錢,但是在花錢之前,更需要的卻是細心與興趣,以及對生活周遭美好事物的關切。

  一般人或許買不起名牌設計師的作品、喝不起好酒、去不起一流的餐廳,但是,至少可以對這一切保持興趣,對日常的美好事物認真體會,聆聽真正優美的音樂,不要讓節奏單純而缺乏創意的歌曲謀殺了你的音感,不要讓速食麻痺了你對天然食物的味覺,不要讓俗麗的服裝蒙蔽了自然的美……

  當能夠在日常生活辨別出美醜,漸漸地自然就能擴充到其它方面,而成為一種不自覺的生活態度,也就分辨得出什麼作品不登大雅,什麼作品附庸風雅,什麼作品是真正的優雅。那時,生活中的細節會更有趣,人生也會更快樂與豐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櫻紜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